应对恐慌症别怕!
文: 孙慧纹
在 过 去 5 年 里 , 患 有 恐 慌 症 (Panic Attack)的女性有逐渐增多的 趋势。莱佛士心理医疗中心精神科顾 问林永清医生表示,其医院里的女性 患者人数就增加了约20%。
由于恐慌症一般是突发性的,所 以患者与家人往往措手不及。更让人 担忧的是,若不及时加以治疗,可能 会加重患者原本的心理负担,进而导 致焦虑恐惧障碍症,甚至是引起更严 重的抑郁症。
本期《元气十足》请来莱佛士心 理医疗中心的两位精神科医生,让我 们认识这个来去无影的恐慌症,学习 如何防范病症来袭。
怎么一回事?
恐慌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? 林永清医生说,恐慌症通常是在高度压力、焦虑或担心的状态下 发生,且一般是由多种因素所致。 他提出两个案例突显患者常出现的症状。
案例 1
一名母亲由于担心孩子所 面临的考试,或因为孩子生 病,突然在拥挤的超市收银柜 台处有窒息感、觉得呼吸困 难,且没带走已购买的物品便 冲出去。之后,她便对回到这 家过去10年经常光顾的超市 产生恐惧心理。
案例 2
一名上班族在过去5年里都在 同一栋大厦上班,且天天乘搭电 梯到公司。他长年积累不少工作压 力和焦虑情绪,某一天搭电梯上班 时,突然觉得呼吸急促,且有心绞 痛等症状。他感到一阵晕眩,还差 点昏过去。至此之后,每当他上班 要乘搭电梯时,便会产生恐惧心 理,担心恐慌症再度急袭。
有别于一般焦虑担忧
面对压力而出现的担忧、焦虑情绪,与 恐慌症的常见症状有些相似,因此人们可能会 混淆。不过,陈慧心医生解释,前者的症状往往 没那么激烈,而人们也能较轻易地辨识引起这些情绪 的压力源。
她表示,恐慌症的症状通常会在10分钟内达到最 严重的程度。一般症状发作的时间,可以从5到20分 钟不等。有些患者的症状甚至可持续好几个小时,即 在出现症状后持续处在高度焦虑状态所造成,抑或病 情连续复发让人难以判断一系列症状发作与结束的时 间点。
病发时,其他可伴出现的症状包括:肌肉紧绷、 失眠、注意力不集中、疲劳、烦躁、易怒及容易受 惊。这些症状通常会持续较长时间,如好几天、几 周,甚至是好几个月。
如何应付?
林医生表示,若人们发现 类似案例的生理症状浮现时, 就应该求医。除了看家庭医生 外,可考虑看心脏科医生,排 除症状是由心脏病猝发等问题 所引发的可能。然而,如果检 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,医生或 许会将患者转介到精神科医 生,寻求专业心理帮助。
陈医生强调:“恐慌症是 可以医治的。重要的是,患者 必须先跨出第一步,愿意接受 治疗。他们得先学会控制焦虑 情绪,再以渐进方式通过心理 疗法来改善病情,从最不会引 起焦虑的情况开始慢慢学习应 付。有时,也会使用药物作为 辅助治疗。”
陈医生补充,恐慌症的症 状通常是在人们面对威胁时, 会自然启动的“战斗或溃逃” (fight-or-flight)急性应激 反应。因此,患者得先意识到 自己不会因症状而陷入实际危 险中,才能开始着手控制病情发作。
在此,她教导一些应对恐 慌症的方法,但她表示若持续 病发需寻求专业医疗援助。
● 控 制 呼 吸 : 可 做 缓 慢 的 深 呼 吸 动 作 。 疾 病 发 作 的 最 坏 情 况 通 常 是 过 度 换 气 (hyperventilation),即人们 会误以为自己缺氧而使呼吸更 加急促。
● 放松技巧:患者平日可多参 与瑜伽、冥想等帮助强化身体 放松机制的活动。良好的日常 生活习惯,如定期运动、睡 眠、禁烟酒,也对促进健康与 减压有利。
● 分散注意:通过简单事物, 将患者的注意力从身体症状转 移开,如:与人交谈、数东 西、重复对自己做正面肯定, 像说出“我是可以熬过去的” 等积极话语。
身边亲友能做什么?
林医生透露,病患的长 期治疗关键主要是处理内心 的根本导因,如压力、担 心、焦虑或抑郁,而患者身 边亲友的支持,对于消除这 类焦虑情绪非常重要。
陈医生说,这时,身边 的人可多了解有关这疾病的 病症、诊断和治疗法,以及注意事项,有助他们理解 患者的行为,并提供适当协 助,如提醒病患练习呼吸与 放松技巧等。
此外,亲友也能鼓励病 患寻求适当医疗援助,并接 受治疗,而不是在不理解病 情的情况下面对问题,以免 焦虑感加剧。